首页

调教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23 03:36:23 作者:习言道|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浏览量:73527

  又是一年五月天,荆楚大地一派生机。

  犹记得五年前的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书记一连提了三个问题——“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时至今日,这三问仍直逼人心、发人深省。

  纵观荆楚,五年来,湖北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奋楫前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科技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直面这“三问”。

  总书记的第一个问题,“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

  回望这些年,中部地区崛起势头强劲,在区域发展板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近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中部“脊梁”在全国的骨干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其中,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湖北,可以说是顶压前行,难中求成。

  困难压不垮,英雄湖北韧性十足。

  2020年正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遭受疫情重创,一季度GDP断崖式下跌39.2%的情况下,湖北千方百计挺了过来,当年硬是恢复到了上一年度的95.6%。

  再到2021年,湖北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五万亿!GDP达到50012.94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国第7。

  随后2022年重回主赛道,保持全国第7;2023年修复向好,经济增速一季比一季快,全年增长6%。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践证明,湖北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下,湖北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发展态势好,全省上下“一盘棋”。

  就在前不久,湖北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长6.1%,保持了高于全国,领先中部的良好势头。

  不仅如此,湖北不再是武汉“一城独大”。2023年武汉GDP跨越2万亿,襄阳、宜昌的GDP也突破5000亿,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份城市第1、第2。从区域上来看,一季度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GDP分别增长6.0%、5.8%、6.7%。

  由此可见,湖北三大都市圈已经走向协同发展的“快车道”,这样的发展态势会让湖北整体经济越来越好。

  发展后劲足,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如果说发展韧劲强、态势好靠湖北的努力,而发展后劲则要看国家的战略布局。

  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我国及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地区的优势又重新显露出来。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布局航空专业货运枢纽、长江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的省份。近年来,随着各大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湖北作为陆海空三个“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其中,鄂州花湖机场自2023年4月1日开通首条国际航线以来,已开通国内货运航线48条、国际货运航线14条。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专业货运航空枢纽,花湖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从0到1万吨用时7个月,从1万吨到10万吨、从10万吨到30万吨均用时仅3个月。目前,花湖机场单日最高货运航班起降120架次、货邮吞吐量近3000吨。

  通达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有力支撑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速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拥有强大韧劲的湖北,必将乘势而为,利用好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机遇,当好支点、挑好担子。

  总书记的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翻下湖北最宝贵的“压箱家底”。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院士81位、全国第4,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湖北还有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创新研发机构……这是湖北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的最大潜力所在。

  正因如此,近年来,湖北每次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都居全国前5,多项世界领先在湖北诞生:

  全球首款128层闪存芯片研发成功。

  800G超高速硅光芯片单通道速率世界领先。

  1.6Tb/s硅光通信芯片、232层NAND存储芯片全球首发。

  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市。

  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问世。

  衷华脑机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芯片居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越来越多全球领先成果的涌现,湖北以核心竞争力制胜新赛道,底气十足。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排名彰显实力:2023年,武汉国际创新排名不断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3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中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3、全国第5;在《自然》杂志“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全国第5。

  重点领域前瞻布局——

  细看湖北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其实不难发现,湖北科创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其在重点领域立柱架梁,而形成的极具自身特色的科技力量矩阵。

  相关信息显示,目前湖北已形成由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构成的实验室战略矩阵。湖北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和湖北产业创新需求,聚集各类人才近3000人。还形成“6英寸碳化硅沟槽MOSFET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

  当前,湖北正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总书记的第三个问题,“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于湖北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能”和“不能”的选择,而是“如何走好”的必答题。

  以流域综合治理绘就“新画卷”。

  湖北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湖北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立规矩”的地方。“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是湖北的政治责任。这,决定了湖北必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2023年以来,湖北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共进。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生态:“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52家,腾退长江岸线149.8公里;禁渔、治岸、增绿、活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

  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绿色转型: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纳入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均居全国试点省市前列;可再生能源装机逾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六成,“绿电”成为湖北最大的能源结构。在这样的理念带动下,湖北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

  以“三线并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湖北工业基础雄厚,新中国建立之初,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武”字头齐整亮相,刷新了新中国多项第一。现如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大考,“新旧动能转换”是这场考试的“必答题”。

  湖北给出答案——“三线并进”,为什么要三线并进?因为要快!作为老工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快做,而且还要做好。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在湖北鄂州,一座昔日“傻大黑粗”、污染严重的钢厂,蝶变成一座智慧绿色花园,并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就是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主动求变,大力治气、治水、治废的完美转型;在“中国车谷”,智能驾驶畅跑江城,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远超全球第二大自动驾驶示范区硅谷的服务面积……

  如今,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的引领下,湖北全力推进钢铁转向高端化、化工转向精细化、汽车转向新能源与汽车网联,让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才能迸发更加强劲的动能。

  新兴产业“新苗更茁壮”:可以将玻璃切割成A4纸的厚度,并实现随意弯折;可以在十几米的大型钢材上,以0.1毫米的精度实现雕花功夫……这是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生产车间内的工作常态。

  如今,湖北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构建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架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目前,湖北高新企业达到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

  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在“中国光谷”,烽火通信打造起武汉首个双5G智慧工厂,实现“用5G制造5G”;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最强大脑昼夜“转动”,超级计算中心掀起算力变革;在中碳登大厦,碳市场累计成交4.5亿吨,成交额超255亿元,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当今,湖北前瞻布局,谋划了人形机器人突破、6G创新发展等8大行动,努力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推动湖北产业向更高层级加速迈进。

  正如同在今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于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提到的那样,“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来,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总书记的话充满信心和力量。新征程上,湖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锚定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出品人:王彬

  总监制:岑卓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林如峰

  统筹:罗峰

  记者:邹敏

  美编:杨紫悦

  责任编辑 邹敏 【编辑:何颖】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演员宁理首部译作《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面世

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实落地是各地项目建设的重点。近日,安徽省第二批4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中有六成来自新兴产业领域,涉及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领域。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历时5年建设的我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主体建筑已基本完成,正进行科学仪器的安装和调试。从空中俯瞰,这个大科学装置就像一个放大镜,它通过发射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帮助科学家更深层次探索物质微观结构。

辽宁检察机关依法对江涛决定逮捕

该机制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综合考虑季节、日期、时段、旅速、席别等因素,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浮动,合理确定执行票价,充分体现优质优价。

中新健康|生命岂能成为交易的筹码

第二届链博会签约企业负责人 马海兵:首届链博会,我们收获很大。链博会这个平台,使我们的订单量直线上升,也增加了出口,增加了有4000多万元人民币。第二届链博会我们也签约了,我们很期待。

孙启豪夺得男子十项全能冠军

重庆10月23日电 (记者 钟旖)23日,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四川省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在重庆共同签署“社保服务事项进银行”四方合作协议,在全国先行先试跨省社保经办服务新机制。

无缘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四强后,石宇奇道歉

全方位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审结案件4.1万件6.1万人。法律和伦理底线不容挑战。对“姐弟坠亡案”被告人张波、叶诚尘,假借恋爱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线上“隔空猥亵”线下威逼强奸的王小山、孙保昌等,依法判处死刑。督导失责父母当好合格家长。未成年人孙某因父母忙于生计、疏于陪伴,沾染不良习气致违法犯罪。法院判罚后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情节轻微并有悔罪表现的依法适用缓刑7690人,持续做好回访帮教,落实犯罪记录封存。3.7万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依法引领校园保护。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校方已尽必要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法院判定学校不担责。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等不施以苛责,有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法院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担责。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